安徽天翰工程咨詢有限責任公司 作者:周智強
摘 要:目前監理行業及其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較為突出,隨著住建部出臺《工程監理企業資質標準(征求意見稿)》,如何認識理解新資質標準(征求意見稿),并通過其來規范監理行為、推動引導監理行業轉型升級、促進行業良性有序發展進行一些思考和探討。
關鍵詞:建設工程監理;新資質;行業轉型發展
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社會的快速進步,建筑業有著巨大的貢獻,隨著建筑業的發展,建設工程監理做為為工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同步得到了飛速發展。但隨著監理制度實施20多年,也暴露出了各種問題,監理問題的不斷累積,行業口碑也不斷下降,使監理路越走越窄,監理行業陷入一種困惑。監理制度本身如何從一個好的出發點變成如今矛盾結合體,現結合新監理資質標準(征求意見稿)做出如下探討。
1.對新資質標準(征求意見稿)的認識理解
1)新資質標準(征求意見稿)提高了對企業資信能力的要求,有利于提升企業的綜合實力,使企業資質和綜合資信實力相匹配,使企業有了一定承擔工程風險相應能力
2)新資質標準(征求意見稿)對注冊人員數量降低了要求,同時對造價注冊人員也沒有要求,從而降低了企業成立門檻,這對減少掛證現象和降低企業成本有好處。但同時也會增加企業數量,加大行業的無序競爭;另外監理工作內容中三控制要求是否會因缺少一些專業人員而受影響,如造價控制工作對造價專業人員的需求。建議適當增加注冊人員數量。
另外,新資質標準(征求意見稿)對企業技術負責人的專業要求和乙級企業中具體工程業績的要求,對于有多個專業資質和既有甲級又有乙級專業資質的企業,如何合理落實還有待考慮。
3)新資質標準(征求意見稿)對企業工程業績的要求,有利于加強對企業的過程監管,體現了寬進嚴出、優勝劣汰,使各企業量力來申報資質,有利于規范市場。
但其中一些工程業績要求要充分考慮到各地經濟發展和未來建筑技術的發展,也有一些規定不太合理,如在建筑工程專業資質工程業績要求(3)中,“或建筑面積8萬平方米以上的鋼結構住宅1項”中的鋼結構僅僅定義為住宅就不太合理,應該為工業或民用項目。
4)新資質標準(征求意見稿)允許施工總承包企業申請對應的監理資質,可能能夠促進企業綜合發展,但對監理行業發展是否有利還需今后驗證,但我個人認為這不利于對工程的規范管理和市場的有序競爭。
2.對監理行業現存問題的想法
首先,國家對監理行業的發展應在規范的基礎上引導企業發展上規模,服務規范,技術權威,從業人員有素質、職業對人才有吸引力、社會有認可度,而不是鼓勵所有企業貪大求全。當前我國監理行業存在眾所周知的問題,具體主要有:
(1)行業位置尷尬
當前,聘請監理的業主想法可分三大類,第一類多為政府采購項目,認為有聘請監理的必要,認可監理專業性和重要性;第二類多為小型開發公司,認為政府有要求、監理也有一定的作用但與監理費不相符;第三類多為大型開發公司,認為聘請監理無作用但礙于政策法規等要求,或只是聘請一個簽字的“背鍋俠”。第二、三類想法目前可能是主流,每當出現樓倒倒、樓歪歪的新聞時,輿論中就經常出現了監理監督不力、履責不到位等話題,監理作用已與社會期望出現了極大偏差。
(2)低價中標,準入門檻低,造成無序競爭
監理單位與設計、施工單位的技術門檻、資金門檻相比,準入門檻大大降低,造成許多投機人員通過“資質中介”“圍標”“串標”等方式方法來攫取一桶金,而這一類人員通常掛靠優質企業低價中標。一旦進入現場,標書中“高大上”就變成“矮低俗”。試問這樣的監理人員有保證質量與安全的技術和責任心嗎?
(3)權責不符
當前,建設工程監理的權利建立在監理合同上,監理的責任又建立在法律上,導致監理過程中發現問題無權但有責,所謂的要求整改也僅是下發通知,再進一步通知業主,理論上還存在通知政府主管部門等手段,但監理合同服務對象是業主。假如質量、安全與業主利益相矛盾的情況下,公正的第三方無從實現。另一方面,施工單位的招投標、施工合同簽訂等過程往往監理單位并沒有參與,無法對合同提出相關意見。發生各類問題時僅能提出意見及改正方法,無法或不易按合同依據處理。同時也就造成在合同管理、進度、成本控制上的無能為力。
(4)薪資待遇低、人才流失嚴重
自實施監理制度以來,各類監理公司增長數量相當迅速,與之對應的淘汰制度并沒有建立起來,造成監理隊伍龐大繁雜,產生大規模低水平競爭。并且監理企業達不到勞動密集型的施工單位的效益水平,無力支付高層次人才的薪資,自然也難對人才產生吸引力和聚集力,使得監理公司人員參差不齊,監理實施過程中難以達到相應的要求。業主愿意提供的薪資報酬自然偏低。
(5)社會環境因素的負面影響
自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價值觀不斷發生變化,道德尺度也有一定的彈性,產生了拜金主義。在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下,給監理人員帶來了相當多的矛盾與考驗。
3.對監理行業發展方向的建議和意見
監理在進行轉型發展的同時,更要立足當前、做好當前,重塑監理行業(咨詢行業)的口碑、凝聚力、吸引力和自信心,具體可在以下幾方面做些工作:
(1) 監理行業再規范
應在相關法規條例中明確監理的權與責,保證權責相符,責任劃分清晰,同時把不應由監理承擔的社會責任明確去除。明確各方責任、權利和利益,重點加強誰施工、誰管理、誰負責、誰承擔;明確各單位在建筑施工安全上的法律責任,明確監理單位在建筑施工安全上的法律主次責任和經濟利益,保障建筑工程嚴格按合同、法規要求完成。
(2)加強市場化,取消強制監理
一些成熟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本身沒有對于監理企業的需求,不可能將項目的權利下放監理公司,國家強制要求監理只能加劇行業矛盾,降低運行效率,不如讓開發企業自行承擔相關的權利與責任。同時降低房屋質量問題維權難度與周期,或讓專業的監理企業從開發商的服務商變成小業主的服務商,倒逼提升房屋質量。做到要么無監理,要么真監理。
(3)政府通過建立完善的信用評價體系來規范市場
嚴厲打擊建設工程中的違規違法行為,重點監管打擊各類招投標及建設實施過程中的違法行為。打擊陰陽合同現象,加強履約監管,健全市場誠信體系信息庫,招標方也應納入管理體系中,做到“政府規范市場,市場引導企業,企業自律發展”。
(4)合理確定監理服務取費和監理費用調整結算方式
惡意競爭導致各類低價中標,監理服務可設置指導價或最低限價。建設工程存在監理單位進場但遲遲未開工現象,卻要求監理人員100%按合同規定在崗,同時,建設工程能按期完工的項目較少,延期又不增加相關費用,導致規范配置人員的企業不賺錢甚至虧損,使監理企業多年都無法提升經濟實力和發展潛力,更別說轉型大發展了。
(5)監理企業必須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做好現在的監理工作
政府有關部門在引導監理行業轉型升級的同時,也要結合中國的國情,做好做實符合當前建筑工程管理的具體工作,確立監理企業向高、大、上的頭部企業轉型發展的同時,也要扶持更多的監理企業向名、特、優發展,讓高大上的企業有行業地位,也要讓名特優的企業有行業地位,關鍵是如何能真正做好建設工程項目。
(6)在以監理業務為依托夯實基礎的前提下,鼓勵引導具備條件的監理企業向產業鏈上下游邁進,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綜合競爭力和抗風險水平,進一步讓監理服務高端化、全過程化,形成具備能夠參與國際競爭的真正有實力的全過程咨詢企業。
(7)在市場競爭中堅決杜絕盲目追求監理招標中的不符合工程特點的高標準、高要求,讓不同定位的優秀監理企業都有市場。
4.結束語
監理企業轉型升級,一定要把握好國家對行業的發展方向,結合所處的環境和市場需求,根據自身特點,在做好當下的同時緊緊抓住機會順勢而為,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滿足社會要求的轉型升級。